数码荔枝
荔枝访谈 | 对话 Zine 开发团队,在短视频冲击下,写作软件还有春天吗?
荔枝访谈 | 对话 Zine 开发团队,在短视频冲击下,写作软件还有春天吗?
分享到:

想必大家对荔枝商店之前上架的 Zine 以及 Varlens Pro 这两款产品都有点印象,但你是否知道它们其实出自于同一个开发团队呢?

Zine 是开发团队 Aura Marker Studio 正式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一款支持跨平台使用的一站式写作、排版、出版工具。不仅为写作者提供便捷的写作体验,同时支持创建个人 Zine 专栏,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创作者。

而 Varlens 则是 Aura Marker Studio 在影像领域的另一项尝试,这是一款设计精美的微单级手机摄影 App。可像微单一样手动调节 ISO/快门等参数,搭配电影级滤镜,让大家体验手机摄影的魅力及乐趣。

Zine  Varlens 分别代表了文字及影像领域,而在移动时代的短视频冲击下,写作软件是否依然还有春天?开发者又是以怎样的视角看待这两款软件的呢?荔枝君带着心中的疑惑采访了 Zine 开发团队 Aura Marker Studio,在整理了访谈内容后,和大家一起分享。

图片一、来自六个不同城市,一起做想做的事

Q:能跟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的一个团队吗?

A:我们是一个全员远程工作的团队,6 个人在 6 个城市,团队成员来自华为,阿里,腾讯等科技公司,并都曾是这些公司的优秀骨干,大部分都有 10 年以上工作经验,并且我们也都有家庭,70% 的都已经有孩子了。

Q:听说创始人曾在华为工作过 8 年,当初是什么机缘巧合想要自己出来创业呢?

A:对,而且一直是优秀业绩。 出来创业是因为觉得以自己在研发和创新设计上的经验,应该可以做些自己认为重要,但并不在华为主业务领域内的事情。人总是需要按自己的想法生活的。

Q:从品牌命名上来说,光从 Zine 这个名字看难以辨认这是个什么产品,可传播性并没有那么强,你们当初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命名呢?

AZine 源自 Magazine,寓意自出版杂志的意思。实际上 Zine 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自出版文化,Fanzines,在国外属于一种亚文化,这些年国内也有不少人开始接触这种文化了。我们认为这个词准确的表达了我们想做的事情,很难有其他名字可以取代。

二、爱阅读写作的人并没有变少

Q:Zine 被称为移动时代的编辑器,移动端是比较难创造出好的写作体验的,你们是如何降低这个门槛,使用户愿意在移动端保持创作动力呢?
A:排版的主要要素并不多,比如字体、颜色、段落样式、字号、还有行距段间距等等。我们重新设计了排版的交互界面,采用扁平化设计,把主要的排版要素都平铺呈现,在拇指范围内就可以一指掌控。颠覆了一度很流行的需要在界面上点击很多次才能排版的方式。
图片
总体而言,Zine 的排版体验在手机上的确要轻便简单很多。另外,我们也自主研发了编辑器内核,默认的样式就不错,也支持很多 Zine 才独有的功能,比如竖排版,图片排版等等。

Q:个人专栏、博客等文字记录形式是前些年流行的方式,有人说 Zine 推广的专栏算是比较「复古」的 idea 了。现在是短视频时代,你们是否遇到过一些时代困境呢?

A:并不算一个复古的概念。互联网的出现本身就是从文字到多媒体的过程,因为网络速度的原因,原来的互联网能够传输的自然是文字和图片更多,而现在的网络速度,则可以承载高清视频的实时传送。

其实文字、图片、视频这一直都是人们表达想法,传递信息的方式。并不会因为有了电视和电影人们就不看报纸和杂志了,相同的,也并不会因为有了短视频,人们就不撰写和阅读文字了。事实上当下人们阅读的文字远超过去的任何时代。

图片

Zine 的专栏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立博客,其实就是给喜欢写作、通过文字和图片表达的人创建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样的人并没有减少,只是看短视频的人多了起来。

Q:在已经有移动客户端情况下,为什么还单独开发了 Zine 小程序?这是有什么考究吗?

A:小程序只是尝试给用户一个轻便的阅读专栏内容的方式,可以在业余时间浏览其它用户的专栏作品,并没有加入编辑排版功能。算是一种小程序生态的尝试吧,小程序虽轻便,但本身有太多局限,并不适合开发者作为主要的方向。

三、发展主要靠口碑推荐

Q:据我所知,Zine 没有靠第三方广告创造过收入,对于初创团队来说很难得,在没有盈利的那段时间里是什么在支撑你们走下去?

A:没有接入第三方广告是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无法筛选和控制广告,有些广告可能并非我们的用户所希望看到的,而且过去第三方广告都会索要和跟踪用户隐私数据,以准确投放,这一点我们一直是比较谨慎的。

我们在没有盈利的时候,是通过做外包设计和外包开发获得收入的,大概做了两年半,后来产品自身的收入已经可以月度收支平衡,我们就没有再做外包了。

Zine 的方向没有问题,我们只是缺少资金,没有资金就发展慢一些,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就好了。

Q:相对于其他同类产品,似乎很少看到过 Zine 的推广。但是产品的用户数量与满意度还挺高的,是怎么做到的?你们是如何累积用户群的呢?

A:我们并没有资金做推广,收入都用来发工资和租用服务器了。Zine 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三方面:用户的喜爱和推荐,一些科技媒体的报道和评测,以及 AppStore 和安卓应用商店的推荐。

我们并没有维护过用户群,只是每天答复用户问题,7 年多来都是如此,工作日基本都会答复用户反馈的问题。

图片四、把复杂的操作变简单

Q:你们在 2016 年开发 Zine 之后,今年才推出了第二款产品,也就是手机摄影软件 Varlens,你们似乎在维护 Zine 上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呢?

A:Zine 的功能其实非常多,包括支持了全平台:iPhone、iPad、安卓、网页版;而且支持云同步;支持文章链接分享的打赏、小册子的付费购买;还支持导出 EPUB、PDF、微信公号同步;支持中文网络字体,中文竖排版,Zine 专栏等等…. 这些在大公司可能至少需要二三十人以上的团队,所以我们算是已经很高效率了。

Q:发现 Zine 和 Varlens 相机都有一个共同的设计思路,偏爱用一个滑动的交互操作去改变参数,这算是你们坚持的设计理念吗?

A:这并不是我们偏爱的方式,只是碰巧吧。我们可能更擅长把很多复杂的参数设计的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扁平化与滚动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图片

Q:Varlens 相机有一个独特的设计令我印象深刻,就是那个利左手设计,当时是怎么想到加入这个设计的?

A:因为设计 Varlens 的时候,我们就是希望把最主要的功能都放在一指控制的范围内,因此,我们就把常用的控制功能都放在了距离拇指更近的位置。对右手用户来说,就靠近右手拇指,对左手用户来说,就靠近左手拇指。在设计上有个好的出发点之后,其他的其实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Q:Zine 和 Varlens 分别代表了文字和影像领域,目前是否有下一个想开发的领域?

A:有,但是需要保密,等我们发布新领域产品的时候才能公布。我们公司的名字后面其实是有一个 Studio 的,就是希望能够像一个工作室一样,永不停歇地创造好产品,只是等待时机成熟。


以上便是数码荔枝与 Zine 开发团队访谈的全部内容了,看到这里,是不是对创业团队又多了一点了解呢?如今书写文字与拍摄影像依然是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爱写作爱拍摄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两款软件了!

文章评论 (3)

发表评论

您忘了输入昵称
为了更好地彼此沟通,评论字数不得少于5个

  • echo says:

    看起来挺不错呀

  • Elenalem says:

    你好!
    对于过于具体的消息,我深表歉意。
    我和我的女朋友彼此相爱。 我们都很棒。
    但是……我们需要一个男人。
    我们 28 岁,来自罗马尼亚,我们也懂英语。
    我们永远不会觉得无聊! 不仅在谈话中…
    我的名字是 埃琳娜,我的个人资料在这里:http://nfotilkris.gq/rdx-91596/

  • Linalem says:

    你好!
    对于过于具体的消息,我深表歉意。
    我和我的女朋友彼此相爱。 我们都很棒。
    但是……我们需要一个男人。
    我们 23 岁,来自罗马尼亚,我们也懂英语。
    我们永远不会觉得无聊! 不仅在谈话中…
    我的名字是 丽娜,我的个人资料在这里:http://easenidne.gq/rdx-73221/

关注有礼

关注公众号,每月领取大额券,最先了解软件上新与促销信息
公众号:shumali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