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荔枝
专访 MarginNote:我还是希望它保持专注
专访 MarginNote:我还是希望它保持专注
分享到:

MarginNote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阅读、笔记工具,适用于 Mac 和 iOS 设备。它将 PDF / ePub 阅读器和各种强大的笔记工具结合,我们可以在阅读电子书籍时将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可以说,无论你是研究人员、律师还是学生,只要你热爱学习,MarginNote 都会是你的好帮手。

更难得的是,这款优秀的软件一开始竟然只是开发者的业余作品。在上架两年多的时间里,MarginNote 受到了大量用户的喜爱与支持,也正因如此,开发者决定将 MarginNote 的开发作为主业来对待。借着软件上架「数码荔枝」之际,我们也联系并采访了开发者,想了解更多软件开发背后的故事。

荔枝:介绍一下你或者你的团队

大家好,我是 MarginNote 的开发者 Min。我是程序员出身,MarginNote 并不是自己独立开发的第一款软件,之前大概有十多年在地图行业开发的经历,开发过 GPS 导航软件和三维仿真软件系统,有个三维 GIS 软件叫做 VRMap,就是我设计并开发的。

开发 MarginNote 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比较喜欢看书,希望有一款软件能够提升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标注书籍内容的使用体验,因此做了这款软件。团队另外一位伙伴柯南一开始也是 MarginNote 的用户,后来加入进来负责产品的运营和推广

荔枝:对于国内用户而言,MarginNote 上架两年之后才逐渐被人所熟知,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是的,软件上架也有好几年了,不过由于之前没做过什么推广,所以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可能一般 App Store 上成功 App 的逻辑都是要在设计和易用性上先做到极致,然后在上线前后充分曝光,才能获取足够多的初始用户。MarginNote 则恰恰相反,在一开始的时候比较低调,也不是那么在意软件初始版本的易用性,而是在最开始一批小众用户的需求和协助下慢慢演进。记得刚上线时一位瑞典用户说这个软件的构思非常好,「Very promising」,给了我很大鼓励,坚持做了下来,不断地改进。

我一开始做这个软件就是做「实验」的心态,所以缺少曝光的好处之一就是你可以不用太在意外界的想法,可以做很多尝试。我自己对于读书笔记工具方面有一些想法,但是我并不确定这样的工具对别人有没有用,那么最好的验证方法不是你拿着想法去问别人的意见,而是直接把工具做出来然后观察他们会怎么用。

荔枝:因为MarginNote 原本是个业余项目,许多用户担心后续的更新、维护是否足够及时,能不能透露一下关于产品未来的想法,比如,是否会有 Windows 版本?

MarginNote 原本是个业余项目,就像上面提到的,带着实验和学习的心态去做的。当然,现在软件已经有了一定的用户量,也带来了一定的收入,目前我已经把它当成一项主业来做了,所以不必担心。

关于产品的未来,我现在考虑有 3 个方向:

  • 现有版本的持续演进和增强:主要是面向学习方向。我们有一个蛮活跃的用户群,群里的用户都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所以这个方向主要是针对活跃用户群持续优化学习效能。
  • 优化核心用户体验:MarginNote 在长期演化中做了很多细节方面的功能优化,比如很多用户在使用软件时都发现有一些隐藏很深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没有做过比较完整的整体设计优化,因此在用户体验和实际的阅读笔记效率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计划对文档管理和笔记阅读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全面提升软件整体的体验和效率。
  •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教育和阅读学习组相关的项目,也是基于 MarginNote 演化出来的,具体内容暂时保密。
  • 暂时还没有开发 Windows 版本的计划。

荔枝:从构思到开发出 MarginNote,总共用了多长时间?当初为何要决定决定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一款全新的软件呢?

其实关于 MarginNote 的构思很早就有了,断断续续开发了很长时间,中间因为个人事务暂停了一年多,最后还是决定把它做出来。因为那段时间看了不少书,看书的时候就在想要是能有这样一款工具就好了,你知道一件事情你想的越久就越想把它做出来,就这样。正好那段时间我也买了 iPad,iPad 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让我看到了软件在这个方向的巨大潜力。

荔枝:MarginNote 的操作逻辑和目前的同类软件都不太一样,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设计产品的吧,特别是为摘录笔记制作脑图,这个灵感当初是如何想到的?

在 MarginNote 上架 App Store 之前,我就已经用它看书做笔记很长一段时间了,本来出发点就是设计一个自己能用的东西。我会不断地试,不断地推翻之前的设计,会用 Evernote 随时记录灵感,然后试着去设计和实现它,用一段时间,再换其它的形式。总之想寻找一种能提高自己读书效率的方法。

脑图功能也是自然而然想要做的,读书用脑图做笔记这个方法很早就有,网络上还有许多人专门分享读书后做的脑图笔记。我当时觉得这种方法很适合在 iPad 进行阅读使用,因为 iPad 最大的优势就是手指可以通过触摸随心所欲地在屏幕上操作,把大脑里的想法随时展现在屏幕上,又通过视觉反馈给大脑,形成一个闭环。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实现一种方法,可以将书的内容直接摘录生成脑图,并将这个闭环做的足够高效。因此做了这个设计。

荔枝:除了自身的强大,MarginNote 还支持与其它学习、笔记工具的导入导出。如果不考虑开发成本等现实因素,你更希望它是一个集大成的软件,还是一直保持专注,把其它功能交给别的软件呢?

我还是希望它保持专注,现在已经不是靠一个软件功能集大成获得用户的时代了。而且以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保持聚焦才能做得更好。

荔枝:MarginNote 官网也展示了不少用户的好评,你们平时如何和用户保持沟通,获取反馈?

各种方式都有,官网也有用 UserVoice 搭建的论坛,在国内的话 QQ 群用的比较多。如果你也喜欢 MarginNote,对软件的后续开发希望贡献一份力量,欢迎加入 MargniNote 用户反馈群:584874695。

荔枝:为什么 MarginNote 一开始选择先在海外市场上架?听说还有海外用户特意为软件写了一份长达 71 页的反馈。你觉得海外和国内市场的用户有什么异同?

首先,早几年海外市场确实比国内大很多 (近两年中国市场的成长很快),而且 MarginNote 早期的反馈几乎全来自于国外,所以我们开始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海外市场,也没有做中文网站。国外用户的特点就是特别愿意给你写一封长信,建议非常详细,这些建议确实对早期我们找到软件的开发方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觉得就工具类软件市场而言,国内外用户差别并没有那么大,而且国内的市场足够大,也在快速成长,会很快超越国外的。新的这一代青少年从小用着 iPad 长大,他们身上并没有太多传统习惯和方法的束缚,MarginNote 的用户群里就有很多年轻学生对国内外学习效率类 App 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他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会想有什么样的 App 和工具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那一代在成长时和国外用户还有有很大的差距,但现在这一代已经没有多少差距了,有些地方甚至还超越了国外的用户,所以这也是我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

荔枝:目前国内可用于第三方阅读器的正版电子书并不是特别多,很多都是 Kindle、豆瓣等平台专享的。这会让 MarginNote 在国内的使用场景受到限制吗?

就目前的定位来说问题不大,以后如果要面向更广的场景我们可能会考虑寻求一些合作。

荔枝: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对国内外正版软件、书籍市场的看法吗?

我觉得国内正版软件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一个是国家政策的环境影响,再有就是新一代用户正在成长起来,他们的习惯和理念和我们这一代完全不同。在国外,有很多 35-65 岁的用户在使用 MarginNote 这样的效率类  App,但在国内,基本都是年轻人,所以我对国内正版环境的未来还是非常看好的。

荔枝: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学习工具吧,能否和读者们分享一下?

我自己不算工具控,完全就是够用就可以了,用的基本都是常用的软件,PDF Expert、Evernote、ScreenFlow、iThoughts,基本是这些了。


 MarginNote 的优秀之处,很难用文字或者是截图表达,所以我们也精心制作了一个介绍视频,相信你 看完也会爱上它的。当然,我们也建议你可以直接下载软件的试用版本,软件已上架「数码荔枝」商城,新品特惠也在进行中,你可以 点此试用及

文章评论 (2)

hongliuke进行回复 不想回复 Ta 了

您忘了输入昵称
为了更好地彼此沟通,评论字数不得少于5个

  • hongliuke says:

    真是从来没想到有这样一款看pdf软件,我觉得在科研领域来说,看文献真是绝配啊,看完之后脑图一下再用evernote保存写些想法和笔记简直完美,以后再搜索evernote就知道这文献说啥了,有种要买个macbook的冲动,ipad看文献略吃力,除非是最大的ipad pro了,还是建议作者考虑出windows版本啊

  • 哈比 says:

    就是有这么多优秀的软件,让我对 MAC 和 iOS 长草
    Orz……

关注有礼

关注公众号,每月领取大额券,最先了解软件上新与促销信息
公众号:shumalizhi